■见习记者 文/颜艳妮 图、视频/王慧

数说改革

衡阳党史馆占地面积69.7亩,建筑面积6058平方米,展陈面积2615平方米。2021年开馆以来,吸引4600多个团队、近90万人次参观。2022年,衡阳党史馆入列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发布的首批11家“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”;2023年,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;2024年,衡阳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“学习强国”线下空间建设优秀案例。

改革故事

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。保和平,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……”10月11日,衡阳党史馆红色影院内,传来一阵激昂的歌声。当天,一堂《星火起湘南——衡阳音乐党史课》正在进行。

从《农友歌》的愤怒呐喊,到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慷慨激昂;从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的热血澎湃,到《挑担茶叶上北京》的温暖感动……16首经典红色歌曲带领着观众,追寻那一段段峥嵘岁月。

“这堂音乐党史课,是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后的一大亮点工作。课程以歌串史、以史释歌,将音乐和衡阳百年党史完美结合,让党史学习教育发出新声音、亮出新特色。”衡阳党史馆馆长欧阳曦介绍。

自开馆以来,4600多个团队、近90万人次涌入这座收藏着许多红色记忆的场馆,这个热门“打卡地”背后藏着怎样的生命力?

 

“摸着石头过河”试水“市场化”

“目前,国内红色公益场馆,特别是基层红色公益场馆普遍采取传统管理模式。一般以事业单位的方式进行管理运行,人员由编办核批,经费由财政保障,展陈布局‘灯光+展板+展品’的‘老三样’,红色公益场馆的基本功能作用也在日益弱化。”欧阳曦表示。

 

为了充分发挥党史馆的宣传教育功能,市委、市政府要求打破常规,参照“半条被子”展馆管理模式,积极探索党史馆市场化运营模式。并以党史馆为试点,探索成功后,逐步对衡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运营整合。

“‘全国知名、 省内一流’就是党史馆的建设目标。”欧阳曦说,考虑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性,市委党史研究室提出衡阳党史馆实行委托运营。

确定好发展路线和合作对象后,蓝图与现实之间,只差一个行动。2020年10月,衡阳党史馆正式动工。

次年6月,衡阳党史馆正式运营。

 

“为了尽快完成党史馆的建设工作,市委、市政府要求高站位认识、高质效推进、高水平保障,市发改、住建、财政、自规等相关部门,特别开辟绿色审批通道,党史馆从开工到落地只花了8个月左右。”欧阳曦告诉记者。

 

“N+”模式推动红色场馆出新出彩

“没想到现在党史馆还能玩VR,真有意思!”

“整个场馆环境优美,来场馆参观就像在景区游览。”

说起参观完衡阳党史馆的感想,刘大爷一家纷纷点赞。

 

“场馆遵循‘博物馆景区化,景区故事场景化’的文旅融合设计理念,通过精心打造‘N+’模式,推动红色场馆出新出彩。”欧阳曦介绍,首要表述就是“景区+”模式。

衡阳党史馆位于市区湿地面积最大的景区——南湖景区内。从高处俯瞰,可以看到由党史展览馆、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、党风党纪展览馆、“学习强国”线下体验馆和红色基因库组成的“四馆一库一影院”。馆前湖清鸟鸣,林木环绕,建筑简约大气,清净肃立。再加上仿古的木制长廊,郁郁葱葱的林荫小道,整个场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可供休闲的景区,优化了游客的参观体验。

但若是想要让党史馆承担起旅游景点的职能,不能只在布局上下功夫,还需在展陈上做文章。

除了用塑像复原各类历史场景外,衡阳党史馆还采用VR、AR等数字化元素,打造“科技+”模式,逐步“唤醒”红色资源,让一段段红色历史、一个个红色故事鲜活面世。

“云上衡阳”,带你沉浸式欣赏衡阳各大红色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景点;“狼牙山五壮士”中,游客和五位烈士一同杀敌,结尾“跳与不跳”的抉择,给人以灵魂的洗礼;“夏明翰最后三天”,让参观者“穿越时空”,沉浸式感受这位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……欧阳曦告诉记者,“这些沉浸式体验项目很受欢迎。以前有老大爷在体验完‘狼牙山五壮士’项目后,直呼过瘾,还说想要多来几次!青年朋友更是沉浸于此。”

此外,衡阳党史馆还推出“基地+”模式,携手党校、大中院校、中小学校共建共享基地;打造“艺术+”模式,联合各部门研发了《星火起湘南——衡阳音乐党史课》《踏歌而来的她们——衡阳音乐思政课》等艺术党课;创新“文创+”模式,推出的“水墨”“学史”“后来人”等文创产品,在上海、郴州、平江等文旅博览会上成为畅销产品……

 

“火出圈”的红色场馆

运营3年,“试水”结果如何?数据和荣誉给出了答案。

“自开馆以来,我们大概接待了4600多个团队、近90万人次。”欧阳曦表示,衡阳党史馆通过市场化运营,既提升了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又推动了党史事业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

 

由于效果显著,衡阳党史馆的市场化改革之路得到了充分肯定。2021年,党史馆市场化运营经验,被衡阳市国资委推荐为“2021中国改革年度案例”;2022年,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发布了首批11家“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”,衡阳党史馆名列其中;2023年,衡阳党史馆以“党史学习教育+绿色生态+文化旅游”为目标,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,同年还被授予湖南省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奖;2024年,衡阳唯一入选全国第一批“学习强国”线下空间建设优秀案例……一系列成果也侧面印证了改革的成功。

在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大合唱中,音乐党史课落下了帷幕。

“都不记得来过多少次了”,刚欣赏完音乐党史课的张同学说,这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,不仅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还提高了学习效果。

“不少游客都是多次前来‘打卡’。”欧阳曦表示,衡阳党史馆还是2021“衡阳网红新地标”。

 

改革评说

 

彭建军

南华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、教授 

摆脱“说教”  迎合“需求”

近年来,全国红色旅游火热,红色场馆的打造也数不胜数。但不少红色场馆管理模式传统僵化,展示内容乏善可陈,自然也就门前冷清。

红色场馆最大功能,在于宣教爱国主义思想。然而,无人问津的场馆,其功能也就无从发挥。

衡阳党史馆的成功,是“创新”的成功。但这仅仅是表象,其实质是“市场化”的成功。或者说,摆脱了高高在上的“说教”,迎合了人的“需求”。在此逻辑基础上,才会有更多内容的创新。

红色场馆是否值得“打卡”,参观者会用脚投票。无论是场馆造景,还是内容方面的“N+”,都是寓教于乐、寓教于玩。宣教的方式不再刻板枯燥,效果自然也是“润物无声”。

一法通,万法通。衡阳党史馆固然为其他红色场馆的建设、打造提供了“样板”,但真正可以融汇的只有“市场化”这个总纲,其具体模式不宜“抄作业”。地域不同,时间不同,自然应有形式上的“万紫千红”。否则,又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的“千篇一律”。

编辑:聂山人

责编:张花

编审:张文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