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阳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 莫雄飞 通讯员 钱 辉) 在常宁市大堡社区政务服务中心,以前挂着的众多牌子现在都被一一摘除,墙上仅挂有必要的指示牌,办事群众找相应的服务窗口一目了然,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。
“之前牌子太多,许多居民也不知道哪个窗口能办理。现在不一样了,都是综合窗口,而且还有网格员帮着一起办理业务,大大减轻了他们办事等待的时间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、主任方淑萍介绍道。
以上是常宁整治基层治理、减轻基层负担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常宁精准区分基层之“负”与基层所“能”,“减负”与“赋能”双向推动,为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、促生产、谋发展,助力常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减数量提质量,突出精文简会。实行文件“顶额制”,办会“审批制”,制定不予发文、不予批会“两个清单”。同时精简文件篇幅,缩减会议时长,把牢文会“审批关”。1—11月,制发常宁市全市性文件同比减少50%,召开常宁市全市性会议同比减少17%。
重无扰强实效,规范检查考核。健全“一事一批”,大力推行“亮码督查”、联合督查,运用大数据监管、云平台交办等技术开展远程督查,提升督查效能。今年列入年度督查计划31项,目前开展督查26项,其中7项系合并开展,基层迎检负担显著减轻。
建新制出新招,创新工作方式。积极推行“不扰企”监管执法机制,将436家食品企业、180余家校园食堂接入“互联网+智慧监管”平台,实现“无感监管”。借助“无人机”等技术实现环保领域精准执法,大力推动以“减”护企。年内公务入企整合检查129次,较上年同比减少50%以上,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。
与此同时,常宁还围绕考核“瘦身”,组织部门专项清理规范各项考核事务,形成全市一项综合考核;整治“指尖上”的形式主义,删减政务公众号33个、工作群503个;整治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,从“厘清责任”入手,明确村级依法工作事务67项、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29项,清理销毁老旧挂牌8600余块;严格清理规范借调人员,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,全市创建示范活动一律暂停。
“会议少了、检查少了、表格少了,各类迎检和考核也少了,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实事了,企业也能专心抓生产了。”常宁市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下一步将着力在精简流程、优化机制、强化监督等方面狠下功夫,持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各项工作,让基层干部将精力集中投入到促进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完善治理中去。